主页> 期刊排名> 经济与管理科学> 管理学> 中国人事科学> 中国人事科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中国人事科学杂志是什么级别的核心期刊?

中国人事科学杂志是核心期刊吗?中国人事科学杂志是什么级别的核心期刊?

时间:2024-11-20 12:30:12 来源:学术文海

中国人事科学杂志不是核心期刊,中国人事科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投稿难度一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事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复合影响因子:0.816,综合影响因子:0.168,适合管理学者发表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人才资源开发、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科研动态、 公共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公务员管理、 就业与创业、 人力资源服务、 权益保障、 社会保障、 古代吏治、 绩效管理、 创新创业、 工资薪酬、 特稿。

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另外,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9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 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90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

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人事科学简介:

《中国人事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月刊,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10-1572/C,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2096-5761。

《中国人事科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致力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主要刊载公共人事管理、人才资源开发、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测评、招聘录用、岗位管理、聘用管理、职称制度、工资薪酬、人才激励、绩效管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流动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社法制、国外人力资源管理、古代吏治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政策分析报告。

《中国人事科学》坚持理论性、应用性、时代性和权威性的办刊导向,从理论探索、政策分析、实证研究和技术方法开发等多维度,鼓励和支持本领域的创新研究,欢迎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踊跃投稿。来稿(含图表)每篇字数在6000~15000字为宜。稿件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姓名、单位、职务/职称、联系方式等)。如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请在文稿的首页脚注处注明。

《中国人事科学》作为全国性、专业性的人事理论研究平台,坚持开放办刊原则,汇集专业资源,打造精品期刊,努力为组织、人社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咨询。欢迎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社行政部门及各类机关、事业、企业人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积极订阅,并为刊物发展出谋划策。

加急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