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期刊排名> 信息科技> 互联网技术> 中国新通信> 中国新通信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吗?

中国新通信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吗?

时间:2024-11-19 11:00:15 来源:学术文海

中国新通信杂志不是北大中文核心,中国新通信杂志是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的优秀科技类国家级期刊,中国新通信杂志是半月刊,国内刊号11-5402/TN,国际刊号1673-4866,复合影响因子0.192,综合影响因子0.066。主要栏目有互联网+通信;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安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

什么是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 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1].从影响力 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又称"中文核心 (PKU)"。

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 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九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 网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都不是本项目组发布。北大核心期刊前五版是每四年更新一次,从08年往后每三年更新一次,并出版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该书为全国各位大专院校进行职称评定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中国新通信简介:

一、 期刊简介 

《中国新通信》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中国新通信》杂志社编辑出版,2005年被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期刊《中国新通信》,每月出版2期,每期发行10000册。国内正式刊号:CN11-5402/TN;国际刊号:ISSN 1673-4866;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邮局发代号:2-76;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代号:1427M;广告经营:京海工商广字第0258号。

二、 期刊栏目

互联网+通信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安全

互联网+教育

三、 征稿范围

1.电子与信息科学,2信息技术,3传感技术,4通信工程,5通信软件,6信息系统及应用,

7信息管理,8网络与资源建设,9信息传播,10信息化教育,11电子政务及商务(含物联网)12建筑通信,13电力系统,14行业信息化,15行业通信,(任何行业的通信相关课题)

征稿对象

移动,电信,联通员工以及技术人员。

各行业通信领域员工以及技术人员。

铁道通信员工,航空通信员工,交通通信员工,建筑通信员工,电力通信员工,技术人员。

各大高校通信类 ,计算机类 ,互联网类 ,老师 ,学生。

计算机, 互联网,电视台,广播工作者,记者及技术人员。

四、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子书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8、论文以5700字符数或以上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

具体要求可参考:《中国新通信》投稿须知、《中国新通信》文章写作要求

五、 投稿说明

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勿一稿多投。来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2、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3、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4、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六、 联系方式

杂志社电话:010-63031031

网站:www.telenews.com.cn

投稿邮箱:telenews@126.com

电子与信息科学:包括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无线电电子学,光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电子学。

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及计算机应用,互联网技术, 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通信工程:通信专业论坛,技术、产品与设备研发和工程设计、建设;国内外通信技术发展趋向。其中,通信技术包括信源处理、传输、业务与系统、网络、移动通信、通信保密等。

软件理论与方法:软件专业各学科有创新见解的理论及实现方法的探讨。

信息系统及应用: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通信运营:通信业务运作、经营管理、解决方案、应用和综述等。

信息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网络与资源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以及科技信息条件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信息传播:包括网络、广电、手机以及书报刊传播学术研究,数字出版、科技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化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网络教研,计算机化教学,计算机教学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及商务(含物联网):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

行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财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电力信息化、交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任何行业的信息化相关课题)

产业论坛:包括信息产业以及通信产业现状、问题、趋势以及对策研究,行业宏观发展方向类文章,注重学术研讨氛围,可根据热点定制选题,展开专题讨论

行业通信:工业通信、农业通信、企业通信、档案管理通信、财会通信、制造业通信、物流通信、电力通信、交通通信、经济通信、社会通信,建设通信(任何行业的通信相关课题)

加急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