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期刊排名> 农业科技> 农业综合>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杂志是CSSCI南大核心吗?

农业工程学报杂志是CSSCI南大核心吗?

时间:2024-11-23 12:20:17 来源:学术文海

农业工程学报杂志不是南大核心,农业工程学报杂志是北大核心、科技核心、SCD、CSCD、国家级期刊,杂志审稿周期约1-3个月,国内刊号11-2047/S,国际刊号1002-6819,复合影响因子:3.446,综合影响因子:2.615。主要栏目有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农业航空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保障与生态安全、农产品加工工程等。

什么是CSSCI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CSSCI索引的文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选刊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的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

(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

(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

(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

(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

(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

(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类文体艺刊物,暂不收入。

参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选用期刊占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用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结合我国社科期刊出版发行的情况,确定CSSCI的来源期刊数量占我国正式刊行的社科期刊总数的8-15%。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农业工程学报简介:

《农业工程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核心期刊,被EI光盘版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作者分布覆盖全国85%地区,也有国外学者的成果报道,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半月刊。读者对象包括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科技人员、技术管理及推广人员和院校师生。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农业航空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保障与生态安全、农产品加工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截至目前,本刊相继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EI Compendex(核心版)、Scopus、CA、CSA、CAB Abstracts、CSCD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为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2020年入选 “中国科协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 级期刊,连续11次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连续5次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8次蝉联TOP5%“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连续6次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连续12年被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收录,连续3次入选“科技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等。2020年本刊继续获得中国科协等七部委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的支持。2020年本刊影响因子2.116,首次突破2.0,同学科排名第一,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入选“2020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农业类中文期刊中名列第一;据2020年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显示,本刊在22种中英文农业工程学术期刊中排名位列第三,连续3年进入Q1区。

本刊坚持“双百”方针、“双为”方向的办刊宗旨,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质量为本,内容为王,刊载具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成果,立足“三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发展农业工程学科,繁荣农业工程学术,搭建国内外农业工程学术交流平台,培养农业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服务,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服务。

加急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