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通信杂志是CSSCI南大核心吗?
时间:2024-11-23 12:20:17 来源:学术文海
中国新通信杂志不是南大核心,中国新通信杂志是国家级期刊,杂志审稿周期约1个月内,国内刊号11-5402/TN,国际刊号1673-4866,复合影响因子:0.192,综合影响因子:0.066。主要栏目有互联网+通信;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安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健康。
什么是CSSCI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CSSCI索引的文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选刊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的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
(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
(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
(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
(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
(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
(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类文体艺刊物,暂不收入。
参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选用期刊占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用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结合我国社科期刊出版发行的情况,确定CSSCI的来源期刊数量占我国正式刊行的社科期刊总数的8-15%。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中国新通信简介:
一、 期刊简介
《中国新通信》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中国新通信》杂志社编辑出版,2005年被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期刊《中国新通信》,每月出版2期,每期发行10000册。国内正式刊号:CN11-5402/TN;国际刊号:ISSN 1673-4866;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邮局发代号:2-76;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代号:1427M;广告经营:京海工商广字第0258号。
二、 期刊栏目
互联网+通信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安全
互联网+教育
三、 征稿范围
1.电子与信息科学,2信息技术,3传感技术,4通信工程,5通信软件,6信息系统及应用,
7信息管理,8网络与资源建设,9信息传播,10信息化教育,11电子政务及商务(含物联网)12建筑通信,13电力系统,14行业信息化,15行业通信,(任何行业的通信相关课题)
征稿对象
移动,电信,联通员工以及技术人员。
各行业通信领域员工以及技术人员。
铁道通信员工,航空通信员工,交通通信员工,建筑通信员工,电力通信员工,技术人员。
各大高校通信类 ,计算机类 ,互联网类 ,老师 ,学生。
计算机, 互联网,电视台,广播工作者,记者及技术人员。
四、 稿件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3、所有文章标题子书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
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
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8、论文以5700字符数或以上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
具体要求可参考:《中国新通信》投稿须知、《中国新通信》文章写作要求
五、 投稿说明
1、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勿一稿多投。来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2、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事先说明。自收稿之日起1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3、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4、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六、 联系方式
杂志社电话:010-63031031
网站:www.telenews.com.cn
投稿邮箱:telenews@126.com
电子与信息科学:包括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无线电电子学,光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电子学。
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及计算机应用,互联网技术, 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通信工程:通信专业论坛,技术、产品与设备研发和工程设计、建设;国内外通信技术发展趋向。其中,通信技术包括信源处理、传输、业务与系统、网络、移动通信、通信保密等。
软件理论与方法:软件专业各学科有创新见解的理论及实现方法的探讨。
信息系统及应用: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通信运营:通信业务运作、经营管理、解决方案、应用和综述等。
信息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网络与资源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以及科技信息条件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信息传播:包括网络、广电、手机以及书报刊传播学术研究,数字出版、科技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化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网络教研,计算机化教学,计算机教学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及商务(含物联网):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
行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财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电力信息化、交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任何行业的信息化相关课题)
产业论坛:包括信息产业以及通信产业现状、问题、趋势以及对策研究,行业宏观发展方向类文章,注重学术研讨氛围,可根据热点定制选题,展开专题讨论
行业通信:工业通信、农业通信、企业通信、档案管理通信、财会通信、制造业通信、物流通信、电力通信、交通通信、经济通信、社会通信,建设通信(任何行业的通信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