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期刊排名> 哲学与人文科学> 外国语言文字> 上海翻译> 上海翻译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上海翻译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时间:2024-11-25 01:30:12 来源:学术文海

上海翻译杂志不是国家级期刊,上海翻译杂志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主办的优秀文化类北大核心、科技核心、SCD、CSSCI期刊,这类等级的刊物已经不用再关注是国家级还是省级了。上海翻译杂志复合影响因子:1.955,综合影响因子:1.348。主要栏目有理论思考、应用探讨、典籍译研、口译研究、翻译教育等。

什么是CSSCI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

CSSCI索引的文献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选刊原则和方法遴选并报教育部批准的来源期刊。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确定之后,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

(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

(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

(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

(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

(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

(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类文体艺刊物,暂不收入。

参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选用期刊占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用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结合我国社科期刊出版发行的情况,确定CSSCI的来源期刊数量占我国正式刊行的社科期刊总数的8-15%。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什么是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 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1].从影响力 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又称"中文核心 (PKU)"。

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 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九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 网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都不是本项目组发布。北大核心期刊前五版是每四年更新一次,从08年往后每三年更新一次,并出版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该书为全国各位大专院校进行职称评定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什么是统计源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构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选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上海翻译简介:

《上海翻译》(原《上海科技翻译》)是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刊、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上海翻译》创刊于1986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和中国译协首任会长姜椿芳同志分别为创刊号题词,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写发刊词。本刊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编辑出版。

《上海翻译》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成长于学术繁荣之时,创刊至今,已过而立。三十三载间,《上海翻译》承载着翻译研究之重,历经我国译学研究引进吸收、踯躅观望、创建学科、自主研发的各阶段,反映和记录了30年来国内外翻译研究发展的历程。

有组织、有系统的应用文体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上海翻译》区别于同类期刊的主要特色。《上海翻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作应用翻译的理论探讨,又作翻译实践的深入研究。刊物宗旨为:探讨译道,切磋技艺;聚焦应用,引领实践;倡导争鸣,助推教研;修辞立诚,广纳雅言。

《上海翻译》坚持开门办刊,走出书斋,走向读者,单独或联合有关单位举办各类学术活动。编辑部先后与英国文化交流协会、德国驻沪总领事馆、《中国翻译》编辑部等联合举办全国翻译比赛5次,举办全国翻译教师暑假研习班6次(2002、2005、2014、2015,2012、2013两次与外教社联办),且于2015年首次举办翻译技术培训。2003年起与中国译协及各地高校共同主办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8次、其他全国性翻译研讨会多次。编辑部为推动译学持续发展,创设翻译研究战略论坛,迄今共举行了四届(2014年首届与海口经济学院、2015年与苏州大学、2016年与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与外研社和贵州师范大学联办),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研讨译学的宏观战略走向。

一直以来,《上海翻译》是译界前辈说理论道的讲坛,是译界同行切磋技艺的场所,亦是青年新秀试笔习武的园地。老一辈译界翘楚为本刊留下了超凡脱俗、闳中肆外的光辉篇章。创刊初期的青年作者,有的已成译界巨擘,站在译学前沿,登临揽胜,仍在为本刊奉献。更有80后的佼佼者已崭露头角,他们的研究旁搜远绍、较长量短,为本刊增辉。30多年间《上海翻译》发文2600余篇,蔚为大观。但是翻译研究任重道远,编者在欣慰之余,不敢懈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编辑部同仁们期待在读者、作者的“源头”有更多“活水”注入。

本刊主要栏目:理论思考、应用探讨、典籍译研、口译研究、翻译教育等

通讯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036信箱

《上海翻译》编辑部,200444

联系电话:021-66132417

投稿网址:http://shjot2021.shu.edu.cn/

加急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