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时间:2024-11-25 01:30:12 来源:学术文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中国老年学杂志由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的优秀医学类北大核心、SCD、国家级期刊,中国老年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1.791,综合影响因子:1.269。主要栏目有临床研究;脑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综述;其他;基础研究;调查研究。
什么是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 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1].从影响力 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又称"中文核心 (PKU)"。
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 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九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 网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都不是本项目组发布。北大核心期刊前五版是每四年更新一次,从08年往后每三年更新一次,并出版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该书为全国各位大专院校进行职称评定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另外,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9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 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90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
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老年学简介:
《中国老年学杂志》(ISSN1005-9202,CN22-1241/R)创刊于1981年,原名《老年医学杂志》,1983年更名为《老年学杂志》,1994年更名为中国老年学杂志,是中国创刊较早,唯一囊括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的老年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老年医药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流行病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兼顾老年社会学(人口老化、健康老龄化、老年教育、养老及社区服务、老年保健等)、老年心理学、衰老生物学及抗衰老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辟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经验交流、综述与述评等栏目。伴随着老年学科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学术成果报道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术期刊体现科研成果和转化生产力的作用,中国老年学杂志经历了创刊初期1981~1982年的半年刊,1983~1987年的季刊,1988~2002年的双月刊,2003~2006年的月刊,及自2007年至今的半月刊,栏目设置上力求既保证刊载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又加强灵活性。多年来,中国老年学杂志传承着及时传播及交流老年学重大科研成果的宗旨,及时报道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科技发展规划(“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等项目的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中国老年学杂志现有印刷版、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网络版[中国期刊网(CNKI)等]三种版本同时发行。
一、本刊编委会及编辑队伍
本刊编委会荟萃了国内老年学领域的一流人才,其中有院士2名,他们是老年学各分支学科的带头人,直接领导着各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主持着各分支学科的国家研究课题。本刊编委会自1981年组建以来,历届编委会指导本刊坚持和把握正确的办刊方针,推动杂志版面与内容的改革与调整,巩固和加强本刊与我国老年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密切联系,加大对老年学研究成果的宣传报道,对于杂志的各项工作,均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咨询、参谋和支持作用。本刊有近300人的编委、通讯员队伍,他们来自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科研机构, 遍布北京、广东、湖南、辽宁、河北、上海、山东、黑龙江、河南、天津、陕西、吉林、江苏、湖北、甘肃、海南、新疆等省市。依靠同专家交流和推荐审评稿件使本刊能及时报道老年学的前沿,热点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杂志成为国内外老年学专家推崇的高层次学术期刊之一。
编辑部现有编辑共12人,包括专职编辑8人(2名编审,2名副编审,4名编辑),其中4人为硕士研究生,1人为博士研究生;兼职编辑4人(其中3人为编审,1人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期刊整体规划,栏目设置,制定报道重点,组稿约稿,特别是及时跟踪报道国内的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及省部级的重大项目课题成果,无论在专业知识结构、文字编辑加工、外语水平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功底。编辑人员被评为吉林省第一届优秀编辑1人次,获吉林省期刊优秀作品编辑奖12人次,获中国老年学学会先进个人4人次。
编辑部注重对编辑人员素质的提高,全面贯彻执行期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认清当前科技期刊的发展形势,更新观念,坚定信心,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树立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增加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形象意识、竞争意识;将创精品期刊,办出专业特色为工作目标。编辑部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同时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重新修订、完善和明确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使所有的工作奖惩考核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较好地调动了编辑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和增强了内部活力,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编辑部有计划地主办学术会议及稿件管理、初审、外审、退修、编辑校对等日常工作。编辑部通过电话、写信及Email等各种途径与编委保持联系,及时听取专家的意见和批评,不断改进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为扩大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通过举办数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创造编者与读者、作者沟通的机会,扩大杂志的社会影响。
二、获奖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9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第8版)。2018年8月2日,谷歌学术发表了2018年学术期刊和会议影响力排名,谷歌学术影响力排名中文期刊领域中,《中国老年学杂志》位列第21名。2017年1月获得第五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2018)“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2016年9月24日获得“2016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学术类期刊)称号;2016年吉林省科技期刊30强;吉林省精品期刊优秀团队;2015年9月,获“2015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学术/科技期刊类)称号,并先后获吉林省精品期刊50强(2012年6月5日)、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2007年),吉林省双十佳期刊(2008年),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科技期刊名栏(2010年12月)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吉林省一级科技期刊。2006年、2010年、2013年获中国老年学学会“先进集体奖”,2015年12月《中国老年学杂志》编辑部被评为2015年新闻出版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三、自然科学期刊引证分析及评价情况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被评为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核心期刊。
四、被国际知名专业数据库收录
在享有一定的国内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为有效地扩大国际传播力度,加强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栏目学术内容新颖稿件英文摘要的编写,以进一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中国老年学杂志》的国际影响力得以不断地提高。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资料,《中国老年学杂志》被5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2009年4种、2012年1种):(1)美国化学文摘(CA), (2)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生物科学),(3) 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4)波兰《哥白尼索引》,(5) 日本《科学技术社(中国文献数据库)》。
五、被国内大型专业数据库收录情况
为了更好更快捷地进行学科交流,本刊被数种权威专业数据库收录,包括(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3)《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4)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6)《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7)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8)《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9)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
六、被其他相关专业期刊转引情况
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统计显示,我刊影响因子2014年为0.493,较2013年的0.352,增加幅度40.06%。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序第25名,复合影响因子学科排序第48名,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学科排序第48名,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学科排序第16名,共99种期刊。2014年载文量达3 653篇,可被引文献量达3 565篇,可被引文献比达0.98。2013年载文量达3 373篇,可被引文献量达3 311篇,可被引文献比达0.98。2012年载文量达3 033篇,可被引文献量达2 975篇,可被引文献比达0.98。本刊发表的可被引文献被引频次依次为:2014年发表文献被引频次191频次,他引频次191频次;2013年发表文献被引频次1 809频次,他引频次1 809频次;2012年发表文献被引频次2 293频次,他引频次2 293频次;历年发表文献总被引频次达11 689频次,其中被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引用频次为6 963频次,博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频次为564频次,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频次为4 051频次,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引用频次为111频次,基础研究类统计源期刊引用频次为6 764频次。
七、刊载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文章
中国期刊网(CNKI)基金项目成果文章的统计表明,1994~2012年《中国老年学杂志》刊载省部级项目成果报道共2 449篇,其中国家级课题项目成果报道共1 050篇(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788篇,973计划成果107篇,863计划成果46篇,科技攻关项目成果42篇,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37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30篇);省部级项目成果报道1 399篇。其中2011年刊载省部级以上项目成果共450篇(国家级课题项目167篇,省部级项目283篇),占总刊文量的17.9%。2012年刊载省部级以上项目成果共435篇(国家级课题项目186篇,省部级项目249篇),占总刊文量的14.3%。
八、被专业检索性期刊转载情况
被国内多家检索性期刊转载,包括①《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学分册》;②《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分册》;③《中国生物学文摘》;④《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九、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适应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老年学杂志》在抓好刊物质量,以创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充分利用杂志的品牌效应,适时适应市场需求,拓展杂志宣传业务,进一步扩大杂志的社会影响并使经济效益取得稳步提高。充分发挥了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所刊载的大量重大课题的成果报道取得了各级别的科技进步奖——据不完全统计,官方网站公布的科研成果获奖信息查询结果显示,《中国老年学杂志》发表的基金文章获奖2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5项、市级奖项4项;为科研转化为生产力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