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科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时间:2024-11-25 01:30:12 来源:学术文海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优秀医学类期刊,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426,综合影响因子:0.378。主要栏目有科研动态;专题报道;专家论坛;基础医学;药物研究;论著;综述;生物医药;药理与毒理;药品鉴定;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病理分析;临床护理;数字医学;影像与介入;麻醉与镇痛;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中医中药;新药评价;药物经济学;制剂与技术;医疗器材;制药装备;个案报道;误诊误治;医药教育;科研管理;科学监管;政策法规;调查研究;经营管理;工作探讨;学术争鸣;医药资讯;业界关注;声音;人物访谈。
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另外,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9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 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90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
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中国医药科学简介:
《中国医药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与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了刊名;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写了:“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的题词。
本刊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出任主任委员,50多位国家和省级医药卫生主管部门、专业学(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和40多位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出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的顾问委员会;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中青年专家出任本刊编委、审稿专家的编审队伍;并聘任胡大一等近20位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担任本刊栏目主编。
本刊为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6006/R,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0616,邮发代号:82-519,每期定价30元。本刊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所发文章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检索系统、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本刊网站全文上网。
本刊立足医药科研、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客观、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新措施、新经验等原创论文,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
本刊坚持“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实用性”的办刊方针,以“报道医药研究进展、反映医药发展动态、推广医药创新成果、普及医药适用技术、交流医药临床经验、探讨医药工作热点、服务医药科研人员,促进医药科学发展”为宗旨。设有科研动态、专题报道、专家论坛、基础医学、药物研究、论著、综述、生物医药、药理与毒理、药品鉴定、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病理分析、临床护理、数字医学、影像与介入、麻醉与镇痛、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中医中药、新药评价、药物经济学、制剂与技术、医疗器材、制药装备、个案报道、误诊误治、医药教育、科研管理、科学监管、政策法规、调查研究、经营管理、工作探讨、学术争鸣、医药资讯、业界关注、声音、人物访谈等30多个栏目。报道内容不仅涵盖医学、药学科研、教育和临床各个学科,还涉及医疗器械、医疗和药品管理与经营、医药政策与法规等。同时,我们将致力于宣传医药科研人员的卓越贡献,为优化医药科研人员的科研环境建言献策;鼎力捍卫医药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及时揭露医药伪科学和打击医药领域的欺诈行为。读者和服务对象以医学、药学科研、教育、临床医护人员为主,兼顾医疗、药品、器械设备、卫生防疫、医药卫生监管等医药相关机构的管理与经营人员。
本刊以“出版周期短、报道时效强、涉及学科广、审稿专家多、编辑业务精、审稿速度快、发稿周期短和服务意识高”为特色;以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关注医学热点、崇尚研究创新、鼓励百家争鸣、倡导诚实守信、注重学术质量;通过不断提高编审速度和报道时效,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热情,努力成为广大医药科研人员和热心于医药科学事业的人们进行科研创新与学术交流的坚实平台和精神家园。
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本刊发表论文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作者投稿时请将稿件直接发入本刊电子信箱或邮寄到本刊通联部,来稿须注明每位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科室、邮政编码、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本刊来稿必复,凡向本刊投稿超过20天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的作者,请尽快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座)708-2室《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124
咨询电话:010-59625651/2 传真:010-59625572 投稿信箱:zgyykx@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