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编辑
Chinese Editors Journal
《中国编辑》创刊于2003年,是中国编辑学会会刊,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中国编辑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杂志始终坚持“编辑+出版”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办刊特色,积极适应出版业新闻业传媒业发展丰富研究内涵,充分关注全媒体环境和新闻传播视域下“内容生产+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高校教师和出版编辑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利于编辑成长、助于内容生产、益于文化传播为办刊宗旨。
《中国编辑》自创刊以来,努力为出版和传媒产业搭建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其前沿视野、新颖视角和独特的人文情怀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关注。它以推动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改革和繁荣,促进编辑学的研究为宗旨;以各类编辑人员、编辑学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编辑专业的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举凡关于编辑工作的、与编辑工作相关的、编辑所关注的均列入视野,学术性、实用性、可读性、资料性的统一为其特色。核心内容是反映中国编辑的工作及生活,研究中国编辑出版的历史及现状,关注全球报刊等媒体发展趋向,介绍海外编辑出版现状。是研究编辑理论的净土,交流编辑经验的园地,提高编辑素质的课堂,更是编辑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收录:
中国编辑投稿需知:
投稿论文格式要求
一、投稿论文字数在5000—9000字。
二、论文须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不需英文)。摘要字数在150—300字,关键词4-6个。
三、论文标题之下须有作者姓名,多作者时请排好先后顺序。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在“文章本身”的最后处,含姓名、单位、职称、手机、微信号、邮箱即可。另:本刊对于通讯作者原则上不予特殊标注。
四、投稿论文须为word格式,单栏排列,一级标题序号用“一、”,二级标题序号用“(一)”,三级标题序号用“1.”,以此类推。
五、如文章中有图、表,请务必提供高分辨率的图、表文件,否则来稿视为无效。六、文章注释统一为文后注,注释格式参照《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执行(参见下面格式)。其中,若同一参考文献多次出现,须按正文中出现顺序逐一在文后注释中标明(以[3]和[7]为例):鉴于文献类型标识在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中属于“任选”项,所以我刊统一不做标注。注释:
[1]高晓虹,赵希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传播的职责与使命.中国编辑,2020(2—3).[2]喻国明,陈艳明,普文越.智能算法与公共性:问题的误读与解题的关键.中国编辑,2020(5).
[3]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三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780.[4]赵家祥.实践观念是重要哲学范畴.人民日报,2015—08—31.
[5]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6]GORDON W J.Fair use as market failure: a structur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Betamax" case and its predecessors.Columbia Law Review,1982 (8).
[7]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三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780.
主要栏目介绍
理论视野:探讨编辑出版学与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提炼创新观点,推进理论构建和学科发展。
业界观察:研判出版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探讨编辑出版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问题。
编辑实务:囊括图书、期刊、报纸、广播、影视、新媒体、版权等板块,探讨相关实践性、学术性问题。
融媒致远:聚焦媒体融合发展成果与未来展望。
传媒教育:运用和服务传媒的能力(如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媒介全景:新技术赋能下的新闻出版多媒介传播。
海外瞭望:展示海外编辑出版与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新观点、新动态、新视野。
编辑史话:钩沉、精研清末民国以来的报刊编辑出版活动。
其他
唯一指定投稿邮箱:zgbj@vip.sina.com
投稿邮箱是我刊唯一投稿方式,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编辑加工费等费用。
20个工作日内,如您未收到我刊拟进入正式三审审稿流程的通知,则自动视为退稿您可另投他刊;因来稿量大,未被采用稿件的作者,我们不再另外进行退稿回复。
如有疑问请电话咨询:010-5858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