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实验眼科杂志是统计源科技核心吗?
时间:2024-11-22 16:30:12 来源:学术文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是统计源科技核心,审稿严格,投稿难度高。杂志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复合影响因子:1.103,综合影响因子:1.04,是优秀医学类北大核心、科技核心、CSCD扩展版、国家级期刊,适合医学学者发表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综述、论著简报、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快讯、读者·作者·编者等。
什么是统计源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构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选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中华实验眼科简介:
办刊宗旨
关注国内外实验眼科学的发展动态与前沿,反映我国眼科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侧重眼科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促进实验眼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办刊方针
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期刊的办刊方针和政策,加快我国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的传播和交流速度,加大我国对眼科基础研究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推动我国眼科学基础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提倡眼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基础研究服务于临床研究的理念,大力倡导科学、诚信、严谨、务实的态度和学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读者对象
主要为高等医学院校、科研单位的眼科中高级科研工作者、眼科临床工作者、眼科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栏目
设置栏目为专家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综述、论著简报、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快讯、读者·作者·编者等,刊出论文的内容涉眼科疾病的基因学研究、眼科分子生物学研究、眼科微生物学研究、眼科药剂学及眼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眼科疾病的动物模型、各种眼科疾病的动物实验、遗传性眼病家系的DNA检测、眼科流行病学调查、循证医学的眼科实践、多中心或单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研究等。
历史发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其前身是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于1972年编印的内部交流刊物《眼科资料汇编》(每年1期,共发行10期),刊发了数百篇学术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译文等,在全国眼科界影响较大,成为“文革”期间停滞了的眼科学术期刊百花园里绽放的第一株报春花。改革开放后,《角膜病杂志》于1980年创刊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30余年来,为了适应眼科研究领域的变化和发展,杂志名称三次变更,先后经历了从《角膜病杂志》到《眼科研究》的演变与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份定位于眼科基础应用研究的科技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和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多家国内外重要检索机构收录,成为眼科学术交流、科研信息发布的重要学术期刊。
鉴于期刊质量及其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华实验眼科杂志》,成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系列杂志中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