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科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吗?
时间:2024-11-25 01:30:12 来源:学术文海
国际儿科学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国际儿科学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优秀医学类科技核心、国家级期刊,国际儿科学杂志复合影响因子:0.876,综合影响因子:0.876。主要栏目有综述、论著、临床应用研究、个案报道、临床病例讨论等,另不定期辟有述评、名家讲坛、国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什么是统计源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构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选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另外,还有国家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不要与国家级期刊混淆。
省级期刊与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国家级的差别。所谓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国家级期刊,省级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9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 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90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
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国际儿科学简介:
《国际儿科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原刊名为《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6年第1期起更名为《国际儿科学杂志》。杂志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第二主办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2006年在国际系列杂志中率先加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
《国际儿科学杂志》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国际儿科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创刊40多年来,本刊一直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在广大各级临床儿科医生及医学生中赢得了普遍欢迎。本刊以儿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读者阅读。
《国际儿科学杂志》主要刊登反映国际儿科学领域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综述、论著、临床应用研究等,另辟有述评、专家论坛、继续医学教育和国外学术动态等栏目。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
《国际儿科学杂志》编委会成员由国内外著名的儿科专家学者组成。总编辑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张成普教授担任,副总编辑由杜军保、郭锡熔、黄敏、何庆南、李廷玉、母得志、申昆玲、薛辛东教授担任,尚云晓教授任编辑部主任。创刊40年多来,在历届编委和各位审稿专家的努力及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曾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中华医学会系列综合质量评审法定计量单位审读优秀奖及文字表达审读优秀奖。
目前本刊已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
期刊按国际标准编排,并印有英文版权页、目次,摘要。统一刊号为CN 21-1529/R,国际连续出版号为ISSN 1673-4408,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期页码72页,每期定价20元,全年240元。通过邮局发行,邮发代号8-73。
编辑部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邮编:110004。电话:024-81662050、024-96615转13719,E-mail:gjekxzz@163.com 网址:gjekxzz.yiigle.com ,本刊 采用中华医学会远程审稿系统管理稿件,请登录本杂志官方网站或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http://cmaes.medline.org.cn)进行稿件注册、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