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报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吗?
时间:2024-11-19 11:00:15 来源:学术文海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生态环境学报杂志是由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东省土壤学会主办的优秀环境类北大核心、科技核心、CSCD期刊,生态环境学报杂志是月刊,国内刊号44-1661/X,国际刊号1674-5906,复合影响因子2.667,综合影响因子2.002。主要栏目有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保护、地理学、农业科学、林学等领域。
什么是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 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1].从影响力 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又称"中文核心 (PKU)"。
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 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九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 网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都不是本项目组发布。北大核心期刊前五版是每四年更新一次,从08年往后每三年更新一次,并出版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该书为全国各位大专院校进行职称评定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生态环境学报简介:
《生态环境学报》(月刊)于1992年创刊,原刊名为《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由广东省土壤学会和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主办。现任主编为陶澍院士,执行主编为李芳柏研究员。
《生态环境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590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4-1661/X。办刊宗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为我国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学报主要刊登国内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重大调查研究报告,少量刊登对这两个学科的重大前沿问题具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的综述文章和观点类文章。适合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保护、地理学、农业科学、林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教师、学生和各级管理者阅读。
学报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实行严格的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每篇稿件均送3位相同领域、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审,不断规范和优化编校制度和专家审稿制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学报》已在我国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多年来为中文核心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20年各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期刊(CSCD之C库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期刊,长期位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Q1区;2021年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Q2区;2020入选中国科协组织各大学会评选的世界“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即世界知名学术期刊。
据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版)》,《生态环境学报》2020年的影响因子为2.667。近几年影响力指数(CI)在74种环境科学类中的排序为4—7。
另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21年的引证报告,《生态环境学报》2020年的核心影响因子为1.735(在2000余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库中的统计数据)。多年来,核心综合评价总分在38种中国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的排序为4—7,在8种中国生态学类核心期刊中的排序为3/8。
《生态环境学报》始终立足学术前沿、关注理论创新、突出生态环境综合学科和野外实验研究的特色,已逐步接近国内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一流学术期刊。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和“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响应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要求,力争成为世界生态学与环境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学术期刊,为我省以至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