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与声光
Piezoelectrics & Acoustooptics
《压电与声光》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原电子部)第二十六研究所(四川压电与声光技术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50—1091/TN;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2474;国际刊名代码(CODEN):YASHE7。双月刊,大16开,160页,每逢双月出版。
《压电与声光》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EBSCO》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ICST)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等。
《压电与声光》分别于1984年获电子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0年获电子行业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0年获首届机电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0年获首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1年获首届国防科工委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第二届机电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2年获第二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3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首届四川省宣传部、省新闻出版署、省期刊协会联合举办的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5年获四川省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5-1996年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优秀科技期刊奖;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7-1998年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优秀科技期刊奖;1999-2000年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年获重庆市“十佳”优秀科技期刊奖;2001-2002年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优秀科技期刊奖,2003-2004年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优秀科技期刊奖,2005-2006年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优秀科技期刊奖.2007-2008年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优秀科技期刊奖.
《压电与声光》报道范围:
微声电子技术与应用:声表面波、体声波、声光、压电陶瓷器件理论、设计、工艺、仿真、测试技术与应用。
微声电子材料技术与应用:压电单晶材料、压电多晶材料、压电薄膜材料。
微声传感器系统与应用:微声电子传感器、微声电子传感器系统、微声电子传感器网络。
微声电子前沿技术与应用:声子/光子晶体技术、微声超材料技术、微声系统集成技术、纳米声学技术、隐声技术、隐热技术等。
惯性技术与应用:(压电/MEMS/半球/光纤/新型)陀螺、加表器件与仪表、组件、系统等以及相关的材料、工艺、测试技术。
微波声学技术与应用:微波频率源、微波无源器件及组件、模块与系统。
读者对象主要是上述专业范围内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电子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期刊收录:
压电与声光投稿需知:
1.来稿请同时上传该文不涉密证明(可按本单位保密审查流程完成审核,也可在本网站下载审核单完成审核,)。若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承担。论文为原创作品,未公开发表过。
2.来稿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可读性(投稿范围见征稿启示)。
3.论文标题控制在20字以内。
4.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5~8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文章首页脚注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等内容)及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的名称、基金号。同时请上传基金证明文件。
5.论文的中文文摘在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有80至120个单词(中英文应全部对应,请严格按EI数据库对文摘的要求撰写。文摘中尽量不用数学公式和没有解释的代号,不用引文。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反应论文的创新之处;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6.关键词选用要规范,请在学校图书馆EI主题词表里选择,以便检索,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7.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或到本单位图书馆即可
咨询到)。
8.引言部分要简明扼要,不能出现图表、公式,最好不分段。
9.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应附上相应的图号、表号、图题、表题。图请存为.JPG或.TIF格式.图宽不超过7cm(包括图注、纵坐标),图中文字及标目均用6号宋体字,外文图注须译成中文。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写清,标目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和国际制单位符号,格式用“量(斜体)/单位(正体)”。文中表格建议用“三线表”,图、表的内容切忌与文章内容重复。
10.文中的物理量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矩阵、矢量、张量用黑斜体。
11.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请引用5年内最多不超过10的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私人通信、报纸、待发表的文章一律不引用)。文献的著录格式请严格按照以下形式书写(含标点符号):
1)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期刊(中文期刊用双语,即每条文献中英文对应):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4)论文集:作者.题名.见(In):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5)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6)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7)标准:标准号,标准名称[S].
8)电子文献: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本刊接收部分全英文论文,欢迎国内外作者将具有原创性的科技成果直接以英文形式投稿,要求语言流畅,符合科技英语表达习惯,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以及作者简介应中英文对应。
13.《压电与声光》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等以及国内外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14.论文为Word文档,图可编辑。
15.请将联系人的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及电子信箱号附在文后(学生需附导师的),以便编辑过程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