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预防医学

省级

Jiangsu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江苏预防医学》内容侧重于预防医学领域内各学科的学术研究及方法探讨,兼顾基层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交流,是江苏省预防医学领域各学科进行学术交流的前沿阵地。

江苏省预防医学领域首家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及时反映江苏省预防医学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将江苏省及其它地区预防医学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最新信息反馈给各级预防医学工作者,是江苏省预防医学领域各学科进行学术交流的前沿阵地。内容侧重于预防医学领域内各学科的学术研究及方法探讨,兼顾基层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交流。

期刊收录:

江苏预防医学投稿需知:

1投稿请登录http://jsyf.cbpt.cnki.net注册用户投稿

2稿件撰写要求

2.1文题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应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题,不超过25个字。题目一般采用短语形式,而不采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句子。勿用“……的研究”,“……的观察”等。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缩写字符和代号等。尽量不用缩略语。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

2.2作者信息作者姓名按对研究贡献大小和论文承担的责任之轻重依次排列在文题下,在姓名的右上角标注单位序号(仅一个单位不标注)。一般不超过10位,并标明所有作者单位的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同时请将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出生年月,籍贯,性别,职称,研究方向)、联系电话以及电子邮箱标注在文末。

2.3摘要本刊一律采用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结构式摘要。具体要求:(1)目的:需与正文前言相一致,与结论相呼应。(2)方法: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病例数和必要的分组情况。(3)结果: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应列出,并与文内核实无误。(4)结论:需与研究目的相呼应。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与之相对应。论著须附英文摘要与关键词,并请译出文题,作者姓名(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所有作者应全部列出英文姓名。

2.4关键词关键词尽量采用《医学索引》(Index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一般需标引3~8个。如表中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采用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肝炎表面抗原,乙型”。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2.5研究设计当研究对象为人时,作者应说明研究方案是否符合人体试验伦理学标准,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受试者在受试前是否知情同意,获口头同意还是书面同意?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应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6正文层次结构文稿标题按层次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用1……,二级标题用1.1……,余类推。通常设2~3级,不超过4级。文内标题力求简短,一般不超过15个字。

2.7引言简明扼要地说明本课题的背景、研究理由、目的、方法和意义。一般不超过250字。不应与摘要及讨论部分的内容重复。

2.8对象与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和手段,也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描述应翔实、具体,使他人有重复验证的可能性。主要应突出本研究工作的特点,如是一般人群应说明抽样方法等;患者应说明性别、年龄、诊断及其标准等;关键性试剂、药品和测试仪器,应说明品种、规格、型号和来源。中药处方必须全部列出。一般方法可引文献,如有创新或改进,则应具体描述。还应具体交代统计学设计方法。

2.9结果应真实、准确地表达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可用文字、图或表表达,但三者不应重复。所有数据需经统计学处理,具体写出描述性统计量、检验性统计量和P值。不引证他人资料,不展开讨论,仅强调或概述重要的观察结果。

2.9.1图表图表要精选并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表、图表题目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和表不要重复同一数据,每篇一般不超过4个。每个图表都应有序号和题目,序号应在正文中出现。线条图横纵坐标必须标注量、单位国际符号。图序、图题和图注置于图下方。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无法放在表前文字中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可以加一条分界栏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内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上下行位数对齐;数据必须准确,与正文一致。照片要清晰,并标有缩放比例。

2.9.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准,亦可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如大肠埃希菌(不再使用“大肠杆菌”)、脑梗死(不用“脑梗塞”)、三酰甘油(不用“甘油三酯”)等。药物名称用药品通用名,不用商品名。

2.9.3缩写词文题一般不使用缩略语,正文内也尽量不用,文中应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于第1次出现处先标注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已被公认常用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如HBsAg、DNA、CT,等)。

2.9.4计量单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文稿中应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和符号,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pH用正体),如:kg(千克),m(米)等。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即把量符号写作分子,单位符号写作分母。例如,t/h(时间单位“小时”),p/kPa(压力单位“千帕”)等。不论使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一般使用L(升)作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基准单位的分母。分子分母不应同时用词头,如5μg/mL应改为5mg/L。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1·d-1”不能写为“mg/kg/d”,也不能写为“mg/kg·d-1”。带长度单位的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mm×20mm×30mm,不能写成40×20×30mm,也不能写成40×20×30mm3。

2.9.5数字用法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的修约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则,应为“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进上去,5后为零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或(3~5)×109,不能写成3~5×109;60%~70%不能写成60~70%.(56.2±0.7)%不写作56.2±0.7%,也不写成56.2%±0.7%,分数的分号用斜线表示,数学公式例外。

2.9.6统计学处理的表述样本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χ±s(中位数仍用M);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t检验用英文小写t;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时,对P值小于或等于检验水准(一般为0.05)的情况,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写明P的具体数值或相应的不等式,不再采用将P<0.O5描述为“差异有显著意义(或差异有显著性)”、将P<0.O1描述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表达方法。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选用P>O.05,P<0.05和P<0.O1三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须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但建议增加使用OR值和95%可信区间(CI)

2.10讨论讨论应着重本文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论据充分、逻辑合理。勿过多重复结果的内容。不能以文献复习代替对自己资料的分析和立论。

2.11参考文献 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如下:

专著(书籍) 序号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如是第1版不用注明).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选择项).例如:[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4.

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见:编者.书名(或文集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例如:[2]胡锦华.跨世纪的中国健康教育机构将走向何方.见:郭子恒,朱庆生主编.健康教育——人人健康之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70~77.

连续出版物(期刊)中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析出其它责任者(选择项).原文献题名,版本:在原文献的位置.例如:[3]顾呈华,刘协.葛根素对酒精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3):69-70.

3 注意事项

3.1投稿要求请作者投稿时,务必上传原稿全文和盖有单位公章的单位介绍信。如有基金项目支持,请上传基金项目的相关证明文件。属于疫苗临床试验或涉及人体其他试验的论文应提供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证明和知情同意书。

3.2稿件审理周期 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理中。请作者自留底稿。对不用稿件不寄还作者,但原始照片一律退还。若作者需退还原稿时,请在来稿时声明。

3.3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退修稿(包括电子邮件)逾6个月不修回者,视作者自动撤稿。来稿请附第1作者的电子信箱或同时发电子邮件,以便联系,并加快稿件处理速度。

3.4发表费、稿费 稿件确认刊载后作者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要求帮助翻译英文摘要者应交翻译费100元。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

3.5通联信息 来稿请寄:江苏省南京市江苏路172号《江苏预防医学》编辑部,邮政编码:210009;电话:(025)83759436;E-mail:jsyfyx@126.com。

主要栏目:

疾病防治、 论著、 卫生管理与健康促进、 卫生监督监测、 少儿妇幼卫生、 卫生检验与实验研究、 综述、 专题论著、 卫生监督与监测、 特稿、 发展报告

期刊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江苏预防医学数据统计分析: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平均引文数: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我们提供的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

学术顾问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决晋升难度.

杂志推荐

杂志推荐

正版杂志,匹配度高、性价比高、成功率高.

论文撰写指导

论文撰写指导

编辑一对一撰写指导,论文疑难解答,轻松应对退稿、返修.

江苏预防医学相关评论:

常***

2024-10-15 23:54:22

江苏预防医学特别喜欢的一本书,艺术的精髓。这本书真的又让自己开阔了眼界。之前在书店看过,这次买来收藏,读完这本书,可能还会久久的置身其中无法平复。

皇甫***

2024-10-01 07:30:28

之前投过一篇直接被拒!今又投了一篇,外审一天就返回了,修改后录用,审稿专家意见很到位,改了4天才返回,当天录用!本人写的比较多,9页,编辑的处理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赞一下!

东方***

2024-09-26 07:10:07

外审蛮快:一个月后返回修改意见,一个较好一个一般,提的意见都非常中肯。建议为“修改后再审”。修回后再审3天左右返回修改意见,“修改后终审”。终审很快,非常满意的一次投稿经历。

仲孙***

2024-09-21 21:50:09

江苏预防医学杂志审稿速度非常快,过了一周左右回复录用,问题编辑都会利用邮箱及时回复,非工作时间还在回复邮件。期刊上文章的质量很不错,不歧视学历和职称。

云***

2024-05-23 14:35:20

江苏预防医学的文章质量还是挺高的,审稿老师和编辑都非常认真负责,对文章不足之处给出了详细而有价值的建议,针对这审稿人的意见对文章做了很认真的修改,自我感觉文章描述方面有大的提高。

万***

2024-03-22 04:05:07

江苏预防医学评审稿速度较快,投稿后一周就通过编辑审查后外审,外审给力,一周后返回意见,意见不多,依照专家和编辑意见修改后上传修改稿,很快就通知录用。对于这个杂志来说,速度很快了。

夹谷***

2024-03-12 00:50:40

修改了两次,第一次对文章创新性提出了意见,第二次是格式方面的修改,7月16日通知正刊录用。算是比较快的了。该刊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正规,对论文内容、格式等要求也很严格,应该认真对待。

澹台***

2024-02-26 15:17:19

本人这篇文章相当波折,通过自己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最终有幸被《江苏预防医学》录用。编辑的办事效率相当高,是在国内众多优秀杂志的前列。希望越办越好。

弓***

2024-02-10 12:33:08

审稿专家很用心,有一个外审专家竟是逐句修改的,真是让人感动~~另外,稿件校对也很严谨,甚至校对了两遍。如此严谨,真是业界良心!值得推荐。

独孤***

2024-01-24 14:22:02

4月10号投,两个月左右正刊录用。写的时候很赶,很多问题都没做到位,等待审稿意见的过程几乎要放弃了,因为知道做的内容不够,当时投的时候有点心存侥幸。果然,返修意见直中要害,但是庆幸的是没有直接拒稿,返修时间一周,达不到要求将被拒稿或者增刊。时间紧迫,连续熬夜赶内容。返修截止前一天早上10点到返修截止当天晚上10点,连续36小时几乎没眼。真的很感激责任编辑,给我机会让我有努力的空间。最后努力没有白费,正刊录用。很庆幸能遇到这样的责编。

加急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