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

科技核心北大核心SCDCSCD国家级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中国机械工程》的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的《湖北机械》,1983年更名为《机械工程》。经原国家科委批准,1990年主办单位变更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同时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其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机械工程》,1998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2年改为半月刊。经过30余年的努力,本刊从一份地方性期刊成长为优秀的全国性期刊,直至发展为名牌期刊。曾先后获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高学术水平、高知名度)、国家期刊奖(连续三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连续三届)、湖北十大名刊、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湖北省出版政府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等奖项。国外著名检索系统如EI Compendex、 Scopus、AJ、Inspec/SA、CA 、CSA、JST 等均收录本刊;入选的国内重要检索系统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Q2区)等。

《中国机械工程》以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学术进展、报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的最新学术信息、传播重大机械科技成果、不断跟踪世界机械工程最新动向、注重完善机械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以探寻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术成果交流、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以“机械基础工程”、“智能制造”、“可持续制造”、“先进材料加工工程”、“服务型制造”、“增材制造”等为主要栏目;以深内涵、广视野、强应变、高品味、厚基础为办刊特色。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编委会(第五届)共有机械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23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22位。正是在这一权威性极高的编委会的主持下,《中国机械工程》杂志得以反映中国最新的高水平机械科技成就,指引中国机械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不仅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而且受到工业界的信任。由东风汽车公司等大中型机械工业企业和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院校组成本社第四届董事会。董事单位不仅给杂志的出版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且与杂志社进行着富有成效的合作。

《中国机械工程》自创刊以来,牢记科技期刊的使命担当,坚持自己的办刊方针和特色,圆满完成了历年报道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行业科技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业内形成重大影响。近年来,《中国机械工程》瞄准国家制造战略,围绕学科重点和热点、国家重大工程组织报道,并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工作,内容和传播两翼并举的知识服务新模式得到广大读者的充分肯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中国机械工程》每月10日、25日出版发行,全年24期,成品为A4幅面,装帧质量优良,由中国邮政集团湖北省分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向国内外发行,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办刊宗旨:探询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术成果交流,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期刊特色:跨学科、深内涵、广视野、强应变、高品味、厚基础。

主要栏目:机械基础工程、智能制造、可持续制造、增材制造、先进材料加工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前沿、争鸣与反思等。

收录情况:本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科学文摘》Inspe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核心版(CSAD-C)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学引文数据库(SCD)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期刊收录:

中国机械工程投稿需知:

1、论文内容

《中国机械工程》报道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学术进展,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围绕企业技术进步传播最新的、重大的科技成果与信息,注重对机械工程界重大问题的探讨与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具体内容如下:

(1)机械科学前沿性研究成果,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部委省级基金项目等;

(2)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研究成果);

(3)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

(4)重大发明创造成果;

(5)国家重点推广的新技术的新进展,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大共性技术的研究成果,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就;

(6)机械工程领域跨学科交流成果;

(7)国内外机械工程界最新动向与信息。

注意:

1.由于本刊稿件的外审工作是双盲审形式,即作者不知道审稿专家是谁,审稿专家也不知道作者是谁,因此,初次上传的电子稿,请在上传的word文档中去掉作者及单位信息(中英文署名和作者简介),PDF文档中保留完整作者信息(存档件)。当审稿通过要求退修时,在修回的稿件中再加上作者和单位信息。

2.投稿时请给出准确的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和E-mail,工作单位变动时,请务必通知编辑部。投稿后请保留好论文的电子文档。

3. 投稿时所有作者的相关信息须在系统中填写完整。

2、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采用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稿件的结构组成按次序排列为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全部作者的简介、英文题名、作者英文署名、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2.1 题名

题名应简单明了,并能概括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15字。

2.2 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且不宜超过4位。

2.3 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以200~300字为宜,用第3人称写,尽量不重复题名中已有信息。不出现插图、表格、公式及参考文献序号等。

2.4 关键词

每篇论文选取4~6个单词或术语作为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必须对应。

2.5 中图分类号

参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查询网址:http://ztflh.xhma.com/ 。

2.6 正文和结论

各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引言部分力求精炼,不出现图表。

结论内容不重复正文内容,较多时可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1)、(2)等。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准采用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的参考文献请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标在引用处。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参考过本刊论文的请标注在参考文献中。具体要求见本刊网站主页下载中心稿件模板。

2.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请注明性别、出生年、职称(已工作作者)或在读学生的身份(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成果获奖情况、出版专著数、发表论文数、E-mail。 其他作者无须介绍。

3、公式

 重要数学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并顺序编号,后文不提及的公式,可以不编号。按公式量符号出现的顺序,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解释其物理意义。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公式中尽量避免复合上下角标的使用;②尽量少用3层关系的上下角标;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公式推导。

相关的标准主要为 GB 3100~3102-1993 量和单位,具体包括:

l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l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lGB 3102.1-1993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lGB 3102.2-1993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lGB 3102.3-1993 力学的量和单位

lGB 3102.4-1993 热学的量和单位

lGB 3102.5-1993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lGB 3102.6-1993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lGB 3102.7-1993 声学的量和单位

lGB 3102.8-1993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lGB 3102.9-1993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lGB 3102.10-1993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lGB 3102.11-1993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lGB 3102.12-1993 特征数

lGB 3102.13-1993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4、插图

图应清晰,图线应光顺、连续、粗细适中,半栏图宽不宜超过75mm,通栏图宽不宜超过150mm,线条与文字不应干涉;图上的说明文字用宋体小5号中文;照片图的说明文字、箭头、标尺等应清晰、规范,大小适中;流程框图应紧凑合理,箭头的方向应正确;曲线坐标图的坐标轴上的刻度线一般内置,坐标轴的标目(“量名称+量符号/单位”)应完整;简易函数图中的线条尽量用实线表示,不同曲线用引线标记1、2、3等区分,序号所代表的实际含义标注于图下。

特别提示:一些在软件中生成的图,请尽量发矢量图过来,若有困难,高清晰的jpg、tif等位图文件也可以。给出中英文图题。

5、表格

表格中应有与正文中一致的符号及单位,全表一致的单位移到表右上角。表中同一物理量的有效位数应相同。 给出中英文表题。

6、规范表达

6.1 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应按有关的标准或规定使用工程技术名词术语;应使用公认共知的尚无标准或规定的名词术语。作者自拟的名词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须加注说明。表示同一概念或概念组合的名词术语,全文中要前后一致。外国人名可使用原文,不必译出。一般的机关、团体、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名称,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写全称。

名词术语可参考《常用科技名词术语》、《常用金属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术语在线网站(https://www.termonline.cn/index)等。

6.2 数字

数字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6.3 外文字母

文中出现的易混淆的字母、符号以及上下标等,必须打印清楚或缮写工整。要严格区分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和黑白体等,必要时用铅笔注明,尤其注意上下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

参考GB/T 3179-1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6.3.1 斜体

斜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量的符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变量符号、变动附标及函数。

(2)用字母表示的数及代表点、线、面、体和图形的字母。

(3)特征数符号,如Re(雷诺数)、Fo(傅里叶数)、Al(阿尔芬数)等。

(4)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

(5)矢量、矩阵用黑体斜体。

6.3.2 正体

正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名称及与其有关的代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有定义的已知函数(例如sin,exp,ln等)。

(2)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例如e=2.718 281 8…)及已定义的算子。

(3)法定计量单位、词头和量纲符号。

(4)数学符号。

(5)化学元素符号。

(6)机具、仪器、设备和产品等的型号、代号及材料牌号。

(7)硬度符号。

(8)不表示量的外文缩写字。

(9)表示序号的拉丁字母。

(10)量符号中为区别其它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下角标。

6.4 量和单位

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一律采用新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

6.5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主要栏目:

机械基础工程、智能制造、可持续制造、增材制造、先进材料加工工程、服务型制造、工程前沿、争鸣与反思等。

期刊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数据统计分析: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种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时段内刊载的

平均引文数: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我们提供的服务

学术咨询服务

学术咨询

学术顾问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解决晋升难度.

杂志推荐

杂志推荐

正版杂志,匹配度高、性价比高、成功率高.

论文撰写指导

论文撰写指导

编辑一对一撰写指导,论文疑难解答,轻松应对退稿、返修.

中国机械工程相关评论:

危***

2024-12-05 22:35:16

中国机械工程初审速度很快,2个月才回复,不过外审专家的意见确实比较中肯,对自己以后写文章也很有帮助,最终决定在增刊发表。速度还是很快的,只是版面费贵啊。

司徒***

2024-09-30 19:25:37

从投了中国机械工程杂志到录用不到三个月,速度还是挺快的!审稿老师很负责,给的意见很中肯。格式要求挺严格,改了一个星期,杂志编辑的态度也非常好!不错的杂志,值得推荐!

益***

2024-08-19 19:23:25

该刊拒稿是比较快的,大概一周左右;杂志发表审稿大概一月,修改两次录用,整个下来大概3个月左右,专家编辑都挺负责,推荐投稿!

东里***

2024-08-16 17:06:01

第一次在中国机械工程上投稿,整个审稿过程感觉很规范定发表,进度可见,打电话给责编也有及时反馈。外审老师提出的意见也非常中肯,以后有合适的稿子会继续投。是一个不错的杂志。

蔡***

2024-07-31 15:39:02

整个过程历时2个半月,不得不说审稿人很负责,意见很是中肯,有价值。想说的是只要认真按照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接收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希望中国机械工程越办越好.

苍***

2024-06-18 19:15:45

中国机械工程的编辑态度很好,审稿人速度超快,一个审稿人送审后50天左右返回意见。修改再审,修改录用,最后修改了一下再审录用。很不错的学报,希望能越来越好。

段干***

2024-05-15 08:31:20

一个月就给了外审意见,修回后一周左右接到编辑修改电话,做了些修改,然后就录用。总体来说速度很快,就是版面费涨得太快了。文章有新意的比较好录。

康***

2024-04-28 22:52:42

感觉中国机械工程杂志两个专家都很专业,提的问题比较中肯,直击文章要害。总的来说,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的工作人员处理速度还是蛮快的,杂志档次比较高,建议大家挑战一下。

容***

2024-02-04 17:00:18

中国机械工程的内容很多,很丰富。投稿网也挺好,每月还是按时送来的,真的特别满意,价格也挺划算的。很久不看这类书了,闲来无事翻翻倒也惬意,值得购买,以后继续光顾。

洪***

2024-01-05 23:35:40

这次经历很宝贵,一审回来要求大修。感觉只要回复实事求是,解释清楚就行,不需要真的面面俱到,毕竟论文有针对性,研究做到什么程度,实事求是地告诉审稿人就可以了。

加急见刊